譚元春在〈題退尋詩三十二章記〉中寫道:「凡山之妙,不在游而在住,游則客,住則主人,主人則安焉。」(《譚友夏合集》卷二十三)其實不只是山,要 真正了解一個地方的「妙」,往往不是短時間的遊歷可得,非得要親自住過,才能看到許多旅行看不到的東西,觀察許多旅 行不會注意的事。

  雖然,在香港待了兩個多月,也仍不能有「主人」的心安,語言的不同時時提醒我是個異鄉人。一直到今早我想著晚一點要運動,猶豫了許久,最後為省麻煩 還是穿了球褲、球鞋出門,這套我在台灣可以很自然穿出去的裝扮,在這裡總會擔心「這樣會不會太隨便?」不知為何,好像如此打扮太過自在,跨過了某條界線, 就讓自己變得赤裸──於是知道,所謂的「異鄉」,最時時提醒的從來都不是什麼語言,或文化,或風景,或地圖的不同,而是自己的心態。

  接著我一如往常到了新校餐廳吃早餐,那位點餐的阿姨看到我自動用普通話問我「吃什麼」,點完以後還笑著跟我說掰掰,對於已經習慣香港服務員面無表情 的我來說突然感到無比的親切;然後想起宿舍打掃的阿姨有次看到我抱著洗衣籃出門,一小時後抱著洗衣籃回來,也主動笑著跟我說:「洗這麼快?」想起有次在美 心食坊吃燒臘,跟老師父說想要葱,他笑著說:「沒有問題」。這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笑容放在回憶裡都變得無比珍貴。

  我想,像我這樣天生臉臭,平常又孤僻的人,大概很少會給人這樣的溫暖吧。一位學姐說她在台灣看我就常是獨來獨往,我不得不承認,因此也對她在香港常主動找我出去、問我需要什麼東西感到受寵若驚,甚至疑惑,為什麼願意邀約我這樣一個冷漠的人?

  其實我自己知道,我曾付出過熱情,只是那些熱情都隨著某人的離去而散逸,再也收不回,所謂臉書的孤獨感也是在這162天變得格外難以忍受,原來當你在乎的人看都不看你,世界可以如槁木死灰,我想將自己關在結冰的角落,可是卻也感念仍有幾個人偶爾地拉著我。

  蘇軾說:「此心安處是吾鄉」,也許我真要安處的從來都不是現實中的地域,而是自己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