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Adele迷,看到我的部落格名稱大概很快便能聯想到是來自她《21》專輯中的歌名。 聽說這張專輯中的許多歌都是她失戀時所寫,從前面〈Set Fire to the Rain〉還能聽到其中的憤怒與沉痛,到最後〈Someone like you〉沉痛依舊,但剩下的更多是對對方與對自己的祝福。

  而〈Don’t You Remember〉,自然也是其中一個階段,一再落空的問句,沒人能回答的思念,正同於開始使用Tumblr時那個深陷回憶的我,而今依舊。

  做許多事情需要在對的狀態之下,奇妙的是,這種狀態往往不是生理或心理狀況好壞如此簡單,而是連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做的當下方能知今天適不適 合,例如彈烏克麗麗吧,有時就是不知為何怎麼都彈不好也唱不好,有時卻特別上手,儘管兩天也許心情相彷彿,更非技術問題,也沒生病,但便是差距明顯而無法 解釋。

  讀書亦然,有時能很容易沉浸在文章脈絡中,一字一句都能引起思考;有時卻怎麼也讀不進去,看完也不記得它在寫什麼,而為何如此,同樣也是無法解釋的。

  只知道在看不下書時有個副作用,便是特別容易因此心浮氣躁,轉而投入暫時壓抑或遺忘的思念的痛苦。

  無盡的思念,無止的痛苦。

  記得有次他提到21歲認識自己,好奇之餘查了一下將年紀寫進歌裡的大概都是哪些年齡,最有名的首推陶喆〈二十二〉,同寫22歲的尚有棉花糖〈貳拾貳〉,寫21則有法蘭黛樂團,23、25、18、19亦不少,例如Adele除了第二張專輯以21命名,上一張便是19。

  落在這樣的年齡層範圍其實很容易理解,本來16-30歲就是最多煩惱的時段,煩惱多,感觸多,創作的動力自然也就多了,於是這樣的題材永遠不會斷絕。

  23歲的你,是個相信未來的年紀,27歲的我,是個緬懷過去的年紀。你說21歲認識自己,那時我還在你身邊,那時我們正熱戀(儘管那年生日過得很糟吧XD),那麼你認識的自己,包不包括我在內?

  終究還是把你帶過了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