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3290708_1392197943  

  由於服貿的關係,沒時間寫感想,一不小心就錯過了六集寫一篇的規律,於是乾脆等到劇終了。

  這十三集大概分成幾個重點:一、第一階段主線──巧兒的命案收束。二、感情戲(家揚與冰冰、家顯與碧雲、初九與芷晴)。三、第二階段主線──蔣志仁的報復。發展到第三部分,其實回到了我最初對這部戲的預想(家庭鬥爭),但不得不說,整個劇情卻走向狗血而令人失望。還是一個一個來說吧。首先,第一部分再度運用了將觀眾誤導,最終推翻的方式,證明家顯果然還是那個老實人,而結果是家聲誤殺,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最開始家聲看到巧兒屍體時反應如此激烈,並非因為年紀小、單純天真而已。此部分還有一個重點是家揚的私心與冰冰的不留情面(雖然最後還是留了),對照最後家揚利用冰冰對付蔣志仁時,同樣具有私心,而冰冰到底能不能大義滅親卻不得而知了。當然,編劇在此也為家揚的私心另外加上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蔣志仁的叛國通敵,那麼儘管同樣是報仇,家揚便具有正當性,蔣志仁則否,只能說主角的社會形象真的很重要吧,所以必須照顧觀眾對他的道德標準。這裡也再次表現家揚神射手的主角威能,場景同樣是冰冰被挾持家揚救他,而對方都正好是冰冰最親的人。不過這樣的再現手法用一次會讓人感到編劇的用心,用太多次便會讓人厭煩這種刻意了。

  感情戲部分雖普遍心理轉折表現不足,但也還過得去,最令人詬病的還是最後一部分。除了前面提到的再現問題,我最討厭的就是為了騙觀眾眼淚,讓不需要死的人死去,例如潘永年,其實中風就已經夠慘了,不需要死;初九更是不必,相反的,初九的死一直到芷晴為他終身不嫁,反而顯出前面他倆的感情力度不夠,暴露弱點;碧雲亦然,雖然知道碧雲的死是為了讓大爛成反叛以及凸顯家顯的代價,可是為了這兩個別種方法也能達到的要素,使得演出來的情況像是冰冰逼死她,事後又全部推給蔣志仁,真是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另一個讓人受不了的是認父母戲碼,差點以為自己在看台劇。家顯的身世在蔣志仁剛揭開時確實能令觀眾驚訝,可是後來很快便能猜到他是潘永年與方綺紅所生,戲裡人卻好似突然都喪失了思考能力,還要等到蔣志仁到處炫耀親口說出,一點都沒有之前解巧兒命案的驚喜。不過這也還好,後來爆出冰冰是蔣志仁女兒,就真想大喊:

  夠了!!!~_~

  雖然知道冰冰身世之謎總要解的,可是很不喜歡這樣的劇情走向,戲裡有一些巧合,也許是因果循環命中注定,但一大堆的巧合看起來就痕跡太重,一點都沒有說服力,尤其到底是不是他女兒還不停運用真/假混淆的方式騙戲中人物也騙觀眾,更讓人感到不耐。

  然後,然後,都已經撒滿狗血,最後又要來個失憶戲碼,真的是逼人爆炸。不過這邊倒有個值得點出的意象,便是「落大雨」,分別象徵了「失去」與「獲得」兩種意涵。具體形象的大水方面,先是冰冰小時候村子淹水,被唐榮救起,但失去了親生父親;再是冰冰困在屋頂,被家揚救起,但也失去了家揚;若再連結家揚開槍打死祖耀那晚的落大雨,冰冰亦是失去祖耀。不過,家揚與冰冰戲鬧著要將小孩取名為「大雨」,就將新生命與此意象透過文字符碼連結;而那首歌更是貫串全劇,尤其結局時透過小揚的口演唱以勾起家揚回憶,讓此意象完成失與得的互補。

  其他劇情如家揚遇到張參軍而提前釋放、絲綢廠員工如此上下一心體貼老闆,也都有些不切實際。只能說,在這十三集裡我個人喜歡的最大亮點是潘永年將當家位給冰冰那段,確實是令人意想不到,如果劇情能照這樣演下去,讓冰冰成為「守業者」而非總讓家揚當救世主,那麼會令人更刮目相看。所以這部戲對我來說算是晚節不保,實在可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守業者
    全站熱搜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