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s://tw.news.yahoo.com/%E5%BE%B7%E5%9C%8B-%E6%A2%85%E5%85%8B%E7%88%BE%E7%9A%84%E6%9C%80%E9%AB%98%E5%8E%9F%E5%89%87-052955678.html

不少人認為德國人一板一眼,固守規章;但是誰想的倒,從小生長在東德專制政權下的鐵娘子德國總理梅克爾,在鋼鐵紀律背後,隱藏的卻是對自由的最高尊敬?

首先,你得安靜下來。它是歌德筆下的少年維特,才華洋溢、性格耿直,心中充滿纖細敏感的澎拜柔情;它是浮士德,學識淵博、孜孜不倦,與魔鬼交換靈魂,只為追求心中理想國;它也是《格林童話》中每一個善良而勇敢的主人翁,在森林裡、在糖果屋前、在旅途中,一步步摸索、思考、也犯錯,最終挖掘出生命的答案。

德國,這個統一不到150 年,卻創造出經濟、政治、軍事奇蹟的國家,不似中國霸氣強勢、也不如美國奔放天真。

曾經擔任旅遊記者、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林家羽觀察,這裡的人們習慣安靜、習慣專心、習慣思考。因為冷靜沉著,才能觀察外在紛擾中真正值得體驗、欣賞之美;也唯有如此,才能面對自己心中最深層的恐懼與黑暗。

德國可說是世界的哲學國度,在這裡生命並非永遠快樂無慮,只有經過思慮探索,才有可能在一輩子有限的時光內,發現無限的意義。

格林童話學黑森林216種走法
今(2015)年3月24日上午,一架由西班牙往德國的日耳曼之翼航班,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區以時速800公里墜毀,機上共144名乘客及6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

事件發生後,CNN、BBC等國際媒體都以大篇幅頭條處理,隨著調查進展,墜機前最後一段錄音也被公開:被反鎖在駕駛艙外的機長用力撞擊艙門、乘客淒厲尖叫、巨大爆炸聲??

當晚,德國每日新聞也報導了失事班機航線及事件經過、專家訪問、總理梅克爾的發言內容。近4分鐘的畫面裡,卻不見血跡斑斑的現場、沒有家屬哭泣,更沒有記者拿著麥克風、追著航空公司跑的場景。

當災難發生,你怎麼做?德國人的答案很清楚:解決問題。

德國著名的就是迷霧般的黑森林,家喻戶曉的《格林童話》,主人翁總為了解開謎團或任務,踏上困難重重旅途:進入一座黑森林、遇上一條九頭龍、解開壞女巫的詛咒,童話的結論是靠著良善、智慧與貴人幫助,闖關成功、得到獎賞。德國孩子從小受的訓練是動腦思考、動手解決,而不是哭天搶地、怪罪他人。

走出黑森林的方法可能有100種方法;但對於從小說德語的人而言,或許可以更精確的說,是216種。

德文的複雜,也像黑森林一樣。作家費德勒(Federer)曾比喻,如果法語是高貴的公園;義大利語是明亮繽紛的森林;德國就是茂密又神祕的原始叢林,看不見出口,卻有千百條小徑。淡江大學德文系教授賴麗琇也提到,考量人稱、單複數、主被動、6種時態、3種不同語氣,一開口,光是動詞就可能有216種變化。

雖然實際運用不超過40種,但變化多端也足以讓德國人習慣在字句中因應各種情境、做出選擇判斷。而德語句法把動詞放置後面的獨特結構,也像訓練說德語長大的孩子:216種走法,若沒想清楚就貿然上唯一一條無限速高速公路,就在德國。

這條承載了德國1/3交通量的公路,失事率卻遠比其他國家許多限速道路來得低;背後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嚴謹的駕訓制度。

要在德國取得駕照,不僅得通過高速公路演練、夜駕、急救訓練,一旦違規次數太多,還得接受德國人俗稱的「白癡測試」,確保身心狀況、反應速度和注意力。

這就是德式思維的幽默:不限速,是對駕駛的信任;違規太多次,你就是白癡。自律和自由原為一體兩面,一般人口中鋼鐵紀律的德國人,其實才是最重視自由的民族。

「所謂的自治,是建立在你好、別人也好的共存上,」林家羽說,在德國定居超過第7年,她在德國結婚、生子,觀察到當地人除了把自己家裡布置得美輪美奐,對公共空間更是細心維護;小至住家社區的整潔、清幽,大至人權、環保、教育政策,都看得出德國人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絕不只是「自掃門前雪」。

「Verboten」,德文的「禁止」。不少旅客來到德國,第一個學會的單字就是「Verboten」,也因此認為德國人一板一眼,固守規章;事實上,嚴謹自律的民族精神背後,期待的並非畫地自限,而是期盼「共好」。

正如德國總理梅克爾強調的,自由包含責任、包容與勇氣;從小生長在東德專制政權下的鐵娘子,在鋼鐵紀律背後,展現的同樣也是「不自由,毋寧死」的核心價值。

維特的煩惱,窮盡人性的哲學思考
少年維特為愛而生、也為愛而亡,不懂的人以為只是慘綠少年的失戀故事;明白世故的人卻曉得,維特的死不僅為了心上人,更是對於自我、愛情與生命的極致渴望。

進步、再進步,極致、再極致,也像與惡魔交換靈魂的浮士德,只為知識與理想的無盡探索;即使惡魔多方引誘,期盼重獲青春的主角落入浮華享樂世界,也動搖不了浮士德一心面對理想國的全神貫注。

無論是少年維特或浮士德,歌德寫出的是德國浪漫主義對於愛與生命的極致追求,也是最令人難以捉摸的「德意志精神」。

從歌德到馬克思、康德、尼采…德國之所以成為孕育偉大哲人的國度,或許也與長期處於分裂的歷史背景有所關聯。

在至今不到150 年前,德意志還是長期處於政治、文化、宗教分裂狀態的區域。除了寒冷氣候,這個民族也習慣在分歧的處境中,不間斷地尋求自身定位與生存意義;德國哲學也在這樣的境況下,發展出以強大邏輯思維,支持其面對自然與世間萬物的獨特浪漫主義觀點。那是創作者對於窮盡人性的理解;是極致的愛與智慧;也是對於自我、自然、宇宙、甚至勞動的崇敬與追尋。

於是,在務實、守紀律的背後,他們展現的是尊崇夢想與生活的浪漫情懷;德國人的愛家,同樣源自於將家庭視為醞釀所有思考與心靈平靜的空間。自我、家庭、夢想,對於德國人而言,追根究柢,其實都是對於「愛」的極致思考。

=====

不限速與到處可見的「禁止」似乎有些矛盾,而沒閘門的地鐵,與德國人自己也常常逃票的傳言又是怎麼調和呢?雖然我自己覺得,那些傳言也就是故意被放大來看吧。

嚴謹通常會讓人聯想到理科,而哲學通常被歸屬於文科,這兩者之間看來也是有些格格不入,卻同樣被德國人完美的展現。其實這樣的二分倒也只是一種誤解,因哲學需要條理清楚的邏輯,與理科的思維是相近的,差別在於哲學所想的問題都是人文的問題,所以才會被歸為文科吧。就好像喜歡美、喜歡藝術、浪漫的法國人何以如此髒亂,看起來也像是一種衝突,但正因浪漫所以無顧忌、不被拘束,想想便覺得解釋得通了。許多表象事物看來衝突矛盾,其實也就是一線之間。

重新看臉書以後,很多文章、影片或照片都忍不住想轉,但又不想回到那個平台,所以便將部落格當臉書用了。雖然,分享在這裡看的人不多,似乎失去了之所以轉載的出發點──讓更多人看到,不過後來想想,通常「分享」在臉書也是不太會有人點進去看的,所以也沒差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a0614 的頭像
    swa0614

    Someone Like You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