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adcweekly_artspiration&d=2013-11-06&p=5529&e=&m=episode

(原發表於Tumblr

  最近開始學粵語,老師推薦我一個網站,裡面有許多粵語的短節目,討論各種社會議題,每次兩節主題,每節約十分鐘。

  前幾天看了一個,講新界東北發展而傳統產業工廠因而被迫搬遷的問題;另一個講光害問題。今天則特意選擇了藝術的主題,便是我網址中的影片,前面第一節講視覺藝術家李天倫的創作概念,後面一節講「緘默有時」這個展覽。

  在過場主持裡,有些話我特別感同身受,也就是男女主持人引用的這兩段話:Tennessee Williams said: “The only thing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It’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Oscar Wilde也說:「不怕被批評,最怕是做了,都沒有人知道。」早在FB寫文章時便深深有這種感覺,而今搬到Tumblr,感覺尤其強烈。

  由於厭倦FB的紛擾,所以搬家,不過還是留下了同步張貼到FB的功能,好像有些自欺欺人,也許我渴望找個寧靜的角落,卻仍無法完全與外界切斷連結 吧。就這幾天的觀察來看,FB上的Tumblr訊息通常會被系統判定為較不重要的資訊,所以很少會出現在大家的動態時報上,就算出現了,大家通常也不喜歡 點外部連結,不喜歡太長的文章、文青的風格、嚴肅的話題,所以會看的人又更少了。除非有人點讚,才會增加它曝光的機率,也就是說哪篇讚的多,哪篇讚的少, 常取決於前幾個看到的人而不是文章的內容,若那幾個人點讚了,便有推波助瀾的效果;若他們略過,則往往會就此淹沒。硬要排序的話,通常照片大於文章大於影 片及連結(所以這篇肯定沒什麼人看),就算是照片,也不太有人會注意到為什麼排版那麼奇怪,或者為什麼文意好像未完,就直接跳過。再加上原本人緣大概就不 好,以及這邊留言系統做得很爛的關係,因此多半都在自言自語。

  所以,雖然逼自己認真經營,維持每天至少一篇的頻率,但其實是非常沒有成就感的。不過弔詭的是,搬到這裡因為有上述FB系統的規則,所以反而能安慰自己不是因為寫得太差,或者故作清高地想著不稀罕。

  可是,又真的能夠不稀罕嗎?終究還是自欺欺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