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香港食物最熟悉的通常是飲茶或燒臘,而身為一個留學生,每日三餐是否也都吃這些呢?我挑了自己比較喜歡或者比較有香港特色的食堂三餐食物跟大家做個介紹:

一、早餐

breakfast  

上面這個餐,左下那碗是「牛尾湯扭紋粉」,就是番茄湯加上一些碎牛肉,再加上通心粉;右邊是鮮油餐包與腸仔火腿,所謂鮮油就是大家吃菠蘿油裡面會夾的牛油;而旁邊的配菜可以從腸仔(類似我們的熱狗)、火腿和餐肉三種中選二,或者選擇煎蛋或炒蛋。至於搭的飲料有檸茶、奶茶與咖啡可選,凍的通常要加錢。

其實我在台灣時很少吃菠蘿油,可能因為名稱那個「油」的關係,感覺很腥XD加上菠蘿麵包,一定超胖的啊!來香港後也只吃過一次,而且麵包烤得不是很好,但牛油的味道卻出乎我所想。固狀冰油夾在烤的熱熱脆脆的麵包裡,咬下去第一口是冰與熱的衝突,卻又無比地調和;接著牛油漸漸融化,滲進麵粉的發酵縫隙之中,帶點鹹甜的味道配著香酥的麵包,僅只如此便足夠讓人吃完整個尚且意猶未盡。

學校裡的食堂當然沒那麼講究,餐包通常烤得更差XD不過有兩樣肉類搭配也很滿足了。而港式早餐很喜歡配通粉,最常見的是加上碎火腿湯,沒有番茄湯味道重,但也是台灣少有的滋味。

其他比較有特色的早餐還有粥與炒麵、糯米雞、炸油條、腸粉的搭配,肉燥米通粉(像米苔目那樣,不過是空心的),蛋白麥皮(看名稱不太敢點,我也不知道是什麼XD),炸魚、雞扒加上片土司,搭配蛋或肉等配料,以及出前一丁麵同樣搭配蛋或肉等配料等等。

二、中餐與晚餐

lunch or dinner  

除了燒臘是全天供應外,其他中餐與晚餐還有兩(食送)飯──也就是選兩樣菜的飯、越式或泰式湯米線、咖哩雞或豬排、義大利麵或日韓式飯、台式肉燥飯、煲飯、焗飯、海南雞飯等等。上面這個餐是蒸送套餐,附送一碗湯、白飯、一杯綠茶,有各種主菜可選,像是水煮牛肉、水煮魚柳、豉汁排骨、蓮藕排骨、北菇蒸雞、木耳蒸肉餅等等,圖中的是北菇蒸雞。

記得在公館的醉紅小館曾經吃過類似的蒸煮料理,最初驚為天人XD來到這裡以後發現這裡蒸的更好吃,雞肉很軟嫩,尤其那個湯汁,極其香甜濃郁,光用湯來拌飯就可以吃掉半碗,缺點就是醉紅有青菜而這裡沒有= =至於肉餅系列的菜也很特別,是把肉跟其他的配料一起蒸成圓餅形狀,將肉與木耳或者菇的味道鎖在一起,吃時看自己想吃多大就挖多大,也很下飯。

三、下午茶

teatime  

最近作息很正常,很久沒吃到下午茶了,為了拍這張照還特地餓到下午兩點半XD香港的下午茶常是很多小食自己選擇搭配,圖中左下是主菜「碗仔翅」,內有碎肉、木耳、蛋花、粉絲等,看起來很像酸辣湯但不酸也不辣XD主菜另外還有什麼雪菜水餃米的不知是啥東西XD以及西多士或者熱狗堡,或者一隻大雞脾──即雞腿,分炸、鹽焗、跟...(還有一種我忘了= =)三種。選定主菜後通常可再搭配一種小食,我搭的是蜜汁雞翼,又另外加錢加一樣魚肉燒賣,此外,還有咖哩魚蛋和薯條等可選擇。飲料同樣有奶茶、咖啡或綠茶等。

雖然台灣人很喜歡吃燒賣,不過食堂水準依舊是......不用期待太高XD雞翼倒還蠻好吃的,有蜜汁的甘甜,不過不太好啃就是XD至於炸物的話我真心覺得台灣的炸物真是無敵,香港的炸雞脾或雞扒常常就是一堆油,皮與肉分離,就連肯德基這種連鎖店的炸雞都還是覺得台灣的好吃XD也難怪學長回台灣後會買幾百塊的鹽酥雞。

四、宵夜

學校食堂好怪,宵夜場才提供牛排,早來還吃不到XD  

其實嚴格來說也不算宵夜,不過我在七點半以後才會看到它們,就是:鐵板餐和火鍋,夠奇怪吧XD在晚上8點吃牛排或火鍋,光想就覺得胖啊XD(更奇怪的是香港人一點都不胖= =)圖中的鐵板餐叫「西冷牛扒」,我也不知道西冷是什麼意思...醬汁可以選燒汁或黑胡椒汁,黑胡椒醬我懂,那燒汁就自然而然以為是磨菇醬,結果不是,但依然吃不出是什麼醬XD

這個餐除了牛排外有薯條,還搭青菜XD全都放在鐵板裡一起煎(呃?),還可以選擇要不要加白飯,但真的是太胖了所以當然搖頭如搗蒜(亂用XD),所以雖然我常常一不小心就很晚才吃,不過也只吃過一次鐵板餐,多半還是吃燒臘少飯居多啦XD

===

浸大也是香港大學裡面有名的美食沙漠XD也就是說我從政大這個美食沙漠跳到中研院這個食物沙漠(已經不奢求美食了)又跳到另一個美食沙漠,我是不是受了什麼食物的詛咒XD不過很奇怪的,食物這種東西就是很快就膩,讓人嚷嚷受不了,但實際上還是能一直吃下去,例如我在政大第一年大概就膩了,但竟然吃了八年...我在浸大第一個月就膩了XD不過度過那個關卡後現在好像也習慣了,是否食物也像愛情一樣,從最初新鮮期什麼都好,之後開始倦怠,最後便演變成習慣?差別在於,我會因為懶惰不想走太遠去開發新天地,但愛情卻會有各種複雜的因素挑起裂痕、各種誘惑主動前來,到最後不走好像都不行了,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