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驚喜有點多,例如陳昊宇居然拿了冠軍(而且在FB被粉絲團雷了有點不爽XD),但其實我比較希望她拿亞軍,不然看到她在PTT上被人家酸實在有些難過...不過老實說,身為一個粉絲應該要相信她之後能像徐佳瑩一樣漂白,而不是把自己的老二哲學套用在她身上才是吧,哈哈。(是說PTT是反指標,好像也不用太在意)
這個驚喜好像有點弱,比較驚訝的是今天收到一封信,居然有出版公司要出版我的碩士論文!(當然不只我啦哈哈)想當初在寫的時候都自以為是大作,心想大家怎麼那麼沒眼光不來找我XDDD殊不知經過了一年多,當這天真正來臨之時,心裡第一個想法是:乾!我以前寫那什麼東西漏洞百出不能見人啊~~~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癡情的美德成份只建立在兩情相悅的情況之下,
當有一方不喜歡,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小時朋友生日,會去附近的文具店挑卡片跟禮物,大家其實就住附近,然後當天會發現送的卡片好像都 差不多,送的禮物也差不多,總是杯子和存錢筒系列,不過生日當天到學校,看到桌子上堆滿了禮物,還是會膚淺地覺得自己很有面子。對那年紀的孩子而言,人緣 好不好以及有沒有考一百分大概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到了國中,開始會去遠一點的地方挑卡片、禮物,誰的卡片、禮物特別,送的那個人也連帶驕傲了起來。不過送的人卻好像少了,因為大家不僅要顧到新朋友,也要照顧老朋友,加上零用錢有限,於是「好朋友」的標準便嚴謹了些。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長在臉書上發問麵包跟理想的問題,這問題大概是每個文史哲研究生從踏入研究所的第一天開始,無日 不反問自身者,有些人讀完碩士選擇教書或者其他領 域,有些人繼續往上讀,繼續困在疑惑之中。我想,除非躋身「成功」的那一群學者之間,不用擔心經濟問題,不然這問題便將無止盡地跟隨著。
有許多人問我為什麼要捨台灣而去香港讀中文,我總老實地說,一方面想開眼界,另個實際因素便是獎學金。我很佩服在台灣讀博士的朋友,他們同時要努力 學術、煩惱生計,還要無時無刻面對外在不理解的眼光,尤其這些眼光很可能來自家人;可是他們還是有許多人無悔地投入,或者說,將自己的心境安頓得很好。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