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政大新聞那篇是要打在FB上的,不過張貼以後過了十幾分鐘,還是把它刪了。昨天發現范銘如老師的新書剛出版,看了〈私序〉之後,終於忍不住分享,那時候是這樣打的:

范銘如老師的「小說寫作」課,是我從新聞系轉向中文系的原因。儘管老師講話犀利,我又沒有創作小說的才華,曾被批得無地自容,最後成績也中規中矩,後來的研究甚至跟現當代文學沒有任何關係,可那堂課卻讓我第一次真真正正感受到上課的快樂。

對FB這媒介的分享機制一直很悲觀,知道這樣的長文大家不會想看,分享竟像是一種浪費,可這次就算沒人看也要分享,彷彿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心情。

剛看到這本書時,第一個想法是開心小范老師又有新作,後來看了私序,卻是鼻酸欲落淚。在學界常常會聽到哪個年輕學者又倒下,正如序中所說的,「最直接的證據是,來探病的親友中,任職於學院者明顯都掛著一張疲憊青灰的臉,甚至較之專心吃睡無所事事的我更顯病容。無怪乎近年頻聞中壯輩同僚病倒或驟逝的噩耗。天堂的陷阱。」願師友們一切安好,也想趁著這潛水偌久難得探出頭的機會,為八仙傷者祈福。

不過今天再看,分享卻不見了,我疑惑,回去找照片主人的FB才發現,他重貼了一次,把原本私序的部分刪掉了。也許因為覺得私序部分較為私人,不宜這樣公開消費(但聯經網站的書介就能公開看到了);也或許不喜歡我們沒有告知便分享的行徑(這個真是對不起...),可也因此,我們這些分享的人就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剝奪了照片的使用權,剝奪了那分享的心情、那對我來說難得回歸世界的文字。

回歸其實是一種再簡單不過的事,但過了近一年的荒廢,卻竟然有些近鄉情怯。好像不管發表什麼文字,都會回想到過去那不被重視、不被理解的心情,或者引起爭端的後果,所以也就繼續躲在部落格這個小空間,想分享什麼就轉過來,至少在這邊可以保證,看到的都是想看的人。像是這張姊夫po的照片,說是市場裡的老婆婆自己用膠帶貼的,對於這樣的字體美感天分令人驚豔,可想按下分享之前卻又猶豫了,所以只是將照片存著,回到了這裡。

1907491_10152992342952507_3611071024372962676_n  

所以,當今天發現那鼓起勇氣的分享被刪掉之時,不禁好笑,這幾天自己貼了又刪、猶猶豫豫,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卻還是不容於世,這大概也是一種注定吧。

其實知道自己這樣的玻璃心有些病態,除了害怕受傷之外,還有另一點是害怕看到這世界的醜惡,那會令我越來越悲觀。例如這幾天的八仙事件,在點進去新聞之後,下方的留言總是令人怵目驚心,例如「誰叫他們要去玩,活該」之類的話語,雖然被噓爆,但你還是會不禁聯想到,這些人跟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表面上看起來也許是平平凡凡體體面面的,但躲到電腦背後卻可以如此地黑暗。重點是,這樣的留言還不是孤例,尤其在yahoo新聞,出現的頻率特別高,當然也可以用一種很菁英傲慢式的態度解釋,說yahoo新聞多是些沒文化沒水準的人在看,反觀天下、風傳媒等就不會出現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話語云云...可這樣的傲慢有意義嗎?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菁英只是極少數,只是我們平常處的朋友圈如此,也就被周邊構築出的理性氛圍給欺騙了。事實上,在那些我們看不見的角落,就是有各種各樣的人生活著,就是有你怎麼也無法理解的思想、人性黑暗面在發酵。

而我明知那是少數,或者也可說是虛擬世界所助長的偏激現象,可還是忍不住為此感到恐懼,身處其間而無法適從。為什麼看到善良、溫暖、好的報導或留言不會在心裡留下什麼印象,看到惡的小部分卻會令人這麼耿耿於懷?是否因為我的道德潔癖過分膨脹,容不下白牆上的一抹蚊子血?我又是什麼人,有什麼資格去承擔其他人的黑暗?

唉,雖然知道這不過也是一種逃避,但也許我還是無法回歸這世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