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看到這張新專輯封面,第一個感想是:「燕姿真的老了。」(雖然這評論對女生很殘忍,但我無任何貶意XD)

  接著一遍一遍重複聽著,覺得專輯中的十首歌竟也符合此一印象。全專輯基調是安靜的,歌詞方面有兩大主題:「等待」與「療癒」,前者如〈克卜勒〉裡多麼孤獨,卻不停陳述「依然願意」,一種守護的溫暖;如〈尚好的青春〉裡儘管知道可能石沉大海,仍然堅定等著;如〈銀泰〉裡伊人已去,還是獨自等待,一邊與自己對話:「你的吻落在髮上的力量,能讓我甘心抵抗,這種絕望」,明知絕望仍專情;如〈雨還是不停地落下〉裡相信晴天,而等在雨裡的那個人。

  或者是剛結束一段感情,自覺的詢問、咀嚼,從〈圍繞〉中的掙扎過程開始:「曾好像很堅決,也努力不後悔,所收集的體會,對了沒?幾次起身道別,又想折返重回,每一個新了解,到了沒?」到〈無限大〉裡「誰說的那些瘋狂年紀不同了,非忘了,規則都只是神話,氣象總是會偏差,冷一點,暖一點,也不過這樣」的領悟,再到〈渴〉:「在追逐中追逐著,才懂漫步的渴;當握緊的手鬆了,傷癒合;在孤獨中孤獨著,才懂安靜的渴」,以及〈天使的指紋〉中「最初總堅持自以為是的緣分,最後才順其自然看花開無聲」,「順其自然看花開無聲」,是怎樣的時間歷練所到達的境界?

  至〈天使的指紋〉,已將過去累積成對未來的期待,那麼〈比較幸福〉便是各自進入下一階段後的回想,這回想仍是安靜的:「像貓輕盈的腳步,微微起伏」,只是靜靜地反省、自問,但終究是過去了。就像專輯介紹裡所說的,歌曲裡有一種「特殊的『慢』味,穩穩地娓娓道來」,雖然是單指〈克卜勒〉,其實每首歌都有這樣沉靜的慢,唯一例外大概是〈錯覺〉,歌詞情感相較之下較為濃烈沉痛,不過仍是「陽光從腳尖,輕輕往上爬」、「窗簾讓聲音,漸漸透進來」這樣,隱藏在輕慢的描寫下,絕不似〈我不難過〉、〈我懷念的〉、〈開始懂了〉那般激昂,或者Hebe〈你就不要想起我〉那樣驕傲地恨。

  曲調方面亦然,全專輯裡較少強烈的重節拍(當然還是有,例如〈圍繞〉的副歌),也少有短促的節奏,要說節奏最快的應屬〈無限大〉了,但它以鋼琴為背景主樂器,即使到了副歌仍不時有幾個音穿插點綴,因此也讓歌曲雖快卻仍輕柔優雅,相較過去〈綠光〉、〈第一天〉、〈夢不落〉、〈超快感〉、〈第六感〉等快歌的昂揚活力,自是不同表現。而像〈尚好的青春〉中加入沙鈴,同樣淡化了其他樂器的重而顯得輕鬆;〈比較幸福〉加入薩克斯風,則多了份慵懶爵士感。此外,除了〈克卜勒〉、〈無限大〉、〈天使的指紋〉與〈雨還是不停地落下〉外,其他幾首歌在主歌與副歌間,或者副歌與第二次副歌間的過渡段都不明顯,於是起承轉合中的「承」便少了些漸次強化的力度,讓副歌的「轉」跟著平和,沒有明顯的曲調起伏,自然也較少情調起伏。

  其實早在〈當冬夜漸暖〉燕姿便想唱出需要時間歷練的歌,不過這首曲調還是較為強烈,不似這張專輯基調更為整體。因此這張專輯實在是老的,可是老沒有什麼不好,相反的,看到陳鎮川、李偉菘、冷玩妹、廖瑩如、李偲菘等燕姿的老搭檔從過去有些叛逆的〈直來直往〉,有些歇斯底里的〈快瘋了〉、〈咕嘰咕嘰〉,盡情發洩的〈奔〉、〈逃亡〉,情緒壓抑但曲調高亢的〈飄著〉等各種曲風,到而今共同構建出這樣的和諧,就好像他們陪著大家一起成熟,跟著歌迷一起度過這十數年時光,讓光陰透過專輯見證,實在是一種感動。

  註:為免大家對於「老」仍有不好觀感,再次強調,此處的「老」絕非負面的「老派」,而指一種相對於載歌載舞、熱力四射、勇往直前的青春,所呈現出來略顯滄桑平和的心境,可是也沒到垂暮的地步,因為歌詞中仍有許多對未來的期待,以及不放棄的堅持,只是此處為了凸顯差異,故取此名稱方便論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克卜勒 孫燕姿
    全站熱搜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