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大多數人戀愛其實是在愛自己,因為愛自己,所以當他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愛護你的時候感到幸福,你開始依賴,為世上有這麼樣一個人陪著你而心安,也只是因為捨不得自己孤單。所以網路上各種戀愛語錄,會說「要找個能讓自己更好的人」,而不會說「要當個能讓對方更好的人」;會說「付出真心很容易,難的是找到值得的人」,而不會說「要讓別人付出真心很容易,難的是自己值得」。事實上,能不能讓自己更好其實是自己的事,而一個人值不值得也必定得付出真心後才會知道,但因為人都是愛自己的,所以往往都會從自己的角度思考,這類「利己為先」的句子也才能得到如此多的共鳴。

  熱戀時,看來是全心愛對方,其實也是愛自己的,兩者並不衝突。因為自己得到了幸福,會心甘情願地回報給對方,久而久之雙方成了生命共同體,共同分享所有的情感,於是你會犧牲時間或金錢為了換他一個笑臉,只因他的笑臉讓自己得到滿足,這種滿足大過了先前的犧牲,達到了愛他同時也愛自己的雙重目標。

  不過相處久了之後,當他表現出與自己越來越多的差異,你便重新意識到你們是分裂的,例如生活習慣或價值觀不同,彼此在磨合中修改自己底線,尋找一個共同能接受的平衡點,便會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衡量他與自己的重要。直到你愛自己又更多了,天秤開始失衡,對方給你的那些幸福變得不夠抵銷那些犧牲,你不再能透過他愛自己,例如你節儉而他沒金錢觀念,你正拚命存錢而他又買了新衣服,這時他的笑臉不再能帶給你同樣的滿足,於是你選擇了愛自己而生氣。例如你千里迢迢為他準備了驚喜,他卻因其他事情心情煩躁遷怒於你,於是你不會關心他為什麼煩躁而因愛自己感到委屈。例如你陪朋友的時間多了,陪他的時間少了,他吃醋而你感到沒有自由,其實也是因為愛自己。到最後,這些愛自己勝過他的積澱,將放大對方的缺點,不願忍受他的情緒,而化約成一句「個性不合」。你愛的,原來是「愛自己的他」而不是他本身。

  分手之後呢,「愛自己」作用若繼續發酵,被分手方會因自尊受損而憤怒、不諒解,強化自己的受害者心理,認為大家都拋棄、背叛自己;分手方會為了擺脫愧疚而逃避,以各種「絕情才是對他好」的理由說服自己不是真的無情,在心裡維持自己的形象,甚至為了保護自己,產生大家都不理解自己的想法。事實上,愛自己沒什麼不好,也不太可能有人能夠全然無私,只是在網路上一片「多愛自己一點」的宣傳標語之下,我想說:在不否定自己的基礎上,少愛自己一點。少愛自己一點,那麼就能多一點體諒,不會總是自我中心,認為地球繞著自己轉,與全世界為敵;更有甚者,少愛自己一點,便能開始思考,人生不該只為了成就自我、尋求一個人的快樂,而應該把成就自我當作過程,為了讓自己更有能力,以對社會做出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