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章:專家評析:香港已死,台灣加油!

      雖然對於「資深評論人」這樣的頭銜很感冒,不過香港確實是這樣。我真心不懂,明明有這許多前車之鑑擺著,大家依然樂觀地相信政府說的「要走出去只有這個辦法」,樂觀地相信這叫做「競爭」,將反對者視為恐中的傻子、瘋子。對啊,我毫不諱言自己恐中,因為看了太多,深恐不敏感、神經質一點,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台灣被吞掉而無能為力,可是不管我怎麼說破嘴皮,總有人很「理性」地將它視為經濟問題,因為他們樂觀地想著,我們跟香港不一樣,香港本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台灣不是。殊不知在中共眼中,香港跟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所謂台灣擁有主權,是台灣人的想法,但其實香港人的想法也多數不贊同中共統治。可以說個從大陸同學那聽來的故事,她說上課時,老師問下面的同學:「誰是廣東人?」沒人舉手;老師愣了一下說:「那你們是什麼人?喔,香港人?」大家才紛紛舉手。這還是回歸以後,前兩天發生的事,你們真的覺得香港跟台灣不一樣?他們只是因為歷史背景關係,選擇的機會又更少罷了,現在無奈地以自身經歷展示給我們看,我們卻還在這裡自欺欺人。

      台灣人確實太樂觀太善良,所以看到白紙黑字的限制在那就覺得大陸會遵守,被政府騙了這麼多年還是相信他們,以為只要台灣人團結就能對抗中國(殊不知利益當前要出賣國家太容易,甚至可能以台灣人身分幫著中資買股)。好啊,就當大陸真的都很乖,是我想得太陰謀,昨天也有中小企業主跳出來說話了(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5499937.A.926.html),你們不相信學者的分析推測,不相信網民的偏頗,也不相信最接近現實,甚至是既得利益者說的話嗎?據此篇文章,未來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就算中共什麼手段都不玩,光憑著現今的條款,就已經能達成統一了。

      我不禁想起馬祖賭場公投的事,只能說經濟的吸引力真的太大,也真的太容易讓人墮落,只要亮出「拚經濟」、「民生至上」的招牌,就會有許多人買單,就算未來經濟到底會怎樣發展,沒人能百分百肯定,但是人們這幾年實在窮怕了,不願放棄任何機會,所以寧可犧牲也想賭一把。能說這些期望經濟好轉的人錯嗎?當然不能,因為他們也是為了台灣好,可是有沒有想過,這幾年難道沒開放與大陸的貿易嗎?然後經濟是真的好轉了,還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房價越來越大?這幾天看到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台灣目前對大陸依賴已有三、四成」這樣一句話,可以導出三種詮釋:英國經濟學者認為,台灣目前對大陸依賴已有三、四成,就算再加深依賴經濟也不見得好轉(http://zonble.net/archives/2014_03/1588.php),此其一;支持服貿者認為:台灣目前對大陸依賴已有三、四成,就算再繼續加深對我們也不會有太多影響,還可能改善經濟、走出活路,此其二;恐中者如我則認為:台灣目前對大陸依賴已有三、四成,再繼續依賴將會遭受經濟箝制,後果不堪設想,此其三。光是這樣一句話都能導出三種結果,更何況服貿裡大家斤斤計較的條文與程序問題了。

      說到程序,現在很多人會說「反黑箱」、「反服貿」、「反中國」是三件事(之前我也一直以為學生抗議訴求主要為「反黑箱」,不過近來看到陳為廷的聲明才知道,反服貿也成為訴求之一),於是除了支持服貿與反對服貿戰得很兇,澄清沒有黑箱的說法也陸續出現。固然,經過解釋後我們都知道服貿因為是行政命令所以程序合法,但問題是他為什麼是行政命令?於是又有解釋說因為台灣定位尷尬,不能以國與國的立場跟中國談云云...好啊這很無奈而且我也不懂法律,就當你合法,也退一萬步不管三天開八場公聽會這種荒謬事,就當沒黑箱,好民主,可是通過服貿很可能國家都要沒了,還在那邊很理性地說不合法的是學生不是政府,說學生要反程序不該自己也打破程序,當初國父不知道違背大清律法多少次,自己還是通緝犯,這麼愛守法,可能現在還是大清朝(喔不對,我們被割給日本了)。

      另外反服貿跟反中國不是兩件事,正因為對象是個整天想著併吞我們的國家,所以才反服貿,今天跟其他國家談有人會這麼激動嗎?大家可以繼續討論經濟討論程序,反正這兩項都不是我的專業,一定說不過,我懂的只有親眼所見的香港以及歷史的教訓。從來戰爭都是輸給自己人,但他們也不一定都是奸臣,我相信南宋主和派一定也有為人民著想的,明末那些投降官吏也不見得都貪生怕死,而可能只是不忍戰火塗炭生靈,用自己的想法愛國。所以如果你是只看經濟,不管誰統治都沒關係,那麼我也謝謝你用你的方式愛台灣;如果你覺得反正遲早會統一,能賺中國錢,那麼就算早點統也比一直窮下去最後還是被統好,那麼我很驚訝你跟中國網民竟有一樣的想法;如果你還是覺得我腦補太多想太嚴重,那麼我也尊重你的想法。國父說人類天賦有三種:先知先覺者、後知後覺者、不知不覺者,我衷心期盼自己不是第一種,而台灣可以在通過現行服貿許多年後仍然維持原樣,把我臉打得很腫,那麼就算現在顯得愚蠢我也很開心。

      最後,我也不是主張完全不要服貿,因為不可能斷絕跟中國的往來,但至少須退回重談,要更加對等一點,而且盡可能刪除有國安疑慮的項目。這當然很難,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趁這時間積極發展與其他國的可能,並全力扶植國內特色產業與促進產業轉型(我想經過這次危機廠商也許會配合些;若還是不配合,那也真的沒辦法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那麼就有更多談判空間。不過我想政府肯定會說這些方法都行之有年,但沒有效果,所以還是得盡快通過服貿,並且繼續用南韓來恐嚇我們吧,這才是最難的地方(有人說「通過就會統」也是一種恐嚇,其實我也不否認,至於哪一種後果可怕,就自己權衡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服貿
    全站熱搜

    swa0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