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的學生似乎特別容易掉書。記得上禮拜經過保安室認領失物窗格,有一本《中國現代小說史》孤零零地在一角,與一旁的隨身碟等小物相比,顯得格外令人注意。而剛才走過它還在那,不知道有沒有因此憔悴了些,也不知道如果終究沒人認領,它到底會有怎樣的結局。
- May 28 Mon 2018 17:56
失物
- Apr 27 Fri 2018 16:51
許久以前的爭辯
某次讀書會討論到思維方式,F說有些人只認同對的答案,有些人則覺得沒有對的答案,接受不同的詮釋可能。我說,兩種不妨並存吧?她說,事實上就是很難並存。我說,無法並存只能代表那個人的想法太狹窄、思路太單一,不代表這兩種情況一定衝突。她不想再跟我爭辯,我也懶得再跟她解釋。
後來我理解了,她說的思維方式限定於「詮釋」,有些人相信詮釋一定有正確答案,有些人則認為沒有,所以不能並存。而我已經先屬於認為詮釋沒有正確答案的一派,以為她說的思維方式指所有知識,所以心想:有些研究有正確答案,詮釋類的研究沒有,二者大可並存。
- Jan 04 Thu 2018 15:22
真詩與美詩
大家都知道,詩若能真善美並存最佳,然而在實際的文學史中,看到更多的是它們的分立,甚至對立,這固然緣於每個作家天生的偏向,也是世間的定理。不然,若完美如此容易,能融通者何足貴?
舉例來說,美(這裡主要就文字而言)與真便好像常常不相容,詞中用字、經營意象最美的,吳文英肯定是前幾名人選,但王國維就批評他「隔」,覺得他的詞中少了真性情。而那些流傳最廣的詩詞,就美學角度來講很難說是一首「美詩」,比如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渾如白話。一直到現代也一樣,你如果觀察晚安詩裡的按讚數會發現,讚多的通常都是感情沛然、語言平易的詩(如宋尚緯、林婉瑜),或以「出奇不意」(不按正常思路)使人驚艷(如唐捐),如此故能瞬間打動讀者。也能見許多人理所當然地說,他認為詩就是要感人,如果不能感人,那就只是堆砌詞藻、玩文字遊戲。這些當然都很有道理,但這類「真詩」的優點往往同時也是缺點,因為感情的普遍固然能令人產生同感與代入之效果,多讀幾首以後,卻也很容易心生厭倦,所以能流傳久遠的是這類詩,被時間淘洗最多的也是這類詩。
- Dec 28 Thu 2017 17:17
解
久未占卜,今忽念之,遂取毫子三以試。然臨卜之時,方省雖記其貌,細則實忘,口念數字為正,孰知認陰為陽。於是原得「家人」,變六爻作「解」,竟頗切所問。豈律則既定,神明絕不因僕誤而從乎?一笑也。
又查判卦之說,或曰六爻皆少,以卦辭為斷;隱憶疇昔所學,似須減去某數再依序數之,以落爻為斷。後亦得解,而卦辭與爻辭均吉,無須糾結也,二笑。
- Dec 27 Wed 2017 20:51
〈IF YOU〉
- 第一次挑戰韓文歌XD譜跟節奏參考Lele「友善烏」,不過她是空耳後翻成奇怪的中文XD我是直接唱韓文歌詞,當然也是練了一會兒,感覺舌頭都要打結,尤其是後面那段...不過聽了之後還是覺得很怪,果然外國人唱起來語感就是有差...
- 下面是魔鏡中文網的歌詞與翻譯,我另外將Lele的奇怪中文加進第三行括號那行,應該就能聽得出來哪裡不一樣吧。
- ==
- BigBang
IF YOU
- Dec 20 Wed 2017 10:22
噩夢
作了兩個噩夢。
第一個,似乎是下班回家時,一如往常準備在樓下搭巴士,剛下樓便看到3C停在站旁,當然匆匆忙忙跑過去、上車。然後車子馳走,卻進到陌生的場域,週邊甚至泛著綠光,我心裡一慌,才想起那時候看到的巴士號碼似乎不是「C」,而是一個中括號「[」。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車,誰知道呢。總之因為害怕它繼續把我帶到更未知之境,於是趕緊下車,可下車之後,卻似進了個蜘蛛巢,周圍滿滿的大蜘蛛(粗腳喇牙那種),也漸往我身上爬,怎麼都無法閃避,然後我身體開始發癢,我能夠感覺到它從脖子開始瘋狂抽搐,終於醒來。